时间 ↓
阅读 ↓
睡不好是困扰许多老人的问题, 老年人睡眠不好、容易醒, 深睡时间减少, 失眠的症状也随之加剧。 为了稳定睡眠, 改善睡眠质量, 不少老年人会选择安眠药。 但是安眠药真的是万能的吗? 老年人因为机体生理变化,对于安眠药的吸收、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,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的蓄积,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大,易加速对身心健康的损害。 首先,长期使用可形成依赖,甚至成瘾。有些老年人在临睡前必须服用安眠药,否则就难以入睡。其次,导致记忆力减退,甚至提高患痴呆症的风险。 所以切记!安眠药不可乱服!!! 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安眠药 服用安眠药初始剂量以小剂量为先,使用时间不超过2-4周。 1、短效类 使用于入睡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22
当身体不舒服时打电话给朋友, 本想得到温暖的关怀, 没想,一句多喝热水就没有然后了…… 果断去医院看医生, 医生建议还是——多喝热水。 其实多喝水的好处还是挺多的,可以促进新陈代谢、可以预防泌尿系结石,可以预防尿路感染等等,不仅如此,多喝水还可以简单观测身体情况。 继续往下看,你就知道了。 喝水增多,尿量却没增加——小心 肾功能之一: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。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,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,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,调节酸碱平衡,维持内环境的稳定。 俗话说“喝多少,排多少”,正常情况下,当我们适当喝水时,尿量也会适当的增加。 当我们饮水量增加后,然而尿量却没有增加,同时身体四肢及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21
在往期文章《服用紧急避孕药后真的就“安全”了?》中小泌有跟大家介绍各种避孕措施。 今天小泌就带大家详细了解宫内节育器。 上环——作为女性常用的避孕方式之一,你又是否了解呢?或者说你了解多少呢? 宫内节育器 所谓的“环”就是人们常说的宫内节育器,别称节育器、节育环,是一种相对安全、有效、简便、经济、可逆、广大女性易于接受的器具,也是我国育龄女性目前主要采用的避孕措施。 常见的宫内节育器类型 一、惰性宫内节育器,其主要材质有(不锈钢丝、塑料、硅胶等)。如今因为其避孕效果差,副作用大等原因,已被淘汰。 二、带铜宫内节育器,目前应用最为广泛,主要有金属单环、T型环、宫型环、吉妮环等避孕效果相对较好。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16
现如今日子好过了,生活质量提高了,糖尿病患者也更多了,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对血糖进行检测外,在这里也向大家推荐另一血糖监测好帮手--糖化血红蛋白。 一、首先,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? 1.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。 2.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,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,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6~8周的血糖水平。 3.糖化血红蛋白与抽血时间,是否空腹,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。 二、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意义? 1.与血糖值相平行。血糖越高,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,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。 2.生成缓慢。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,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14
鸡鸣而起,一柱擎天。 没错,小泌说的正是晨勃。 当男性同胞忽然注意到自己晨勃变少了,就会怀疑自己身体是不是出了问题。 今天小泌就带大家了解晨勃的那些事儿。 科普小知识 晨勃是指男性在清晨时阴茎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自然勃起状态,不受男性自主意识的控制,是一种常见的正常生理现象。 其实男性不仅在清晨会自发性勃起,在夜间充足的睡眠中,还有3次~5次持续数分钟到1小时不受大脑控制的勃起情况,即“夜间自发性勃起”。 勃起状态是阴茎动脉充分供血、静脉闭塞、阴茎充血的过程,也是阴茎得到充足营养和锻炼、功能恢复的过程。 很多人就会认为,勃起功能是男性生理健康的风向标,而晨勃是对男性勃起功能最简单、直接有效的自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14
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正在有序推进。关于疫苗接种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。比如18岁以下何时接种疫苗?过敏体质能打疫苗吗?这些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带来了答案。 Q1:未满18岁为什么不能接种疫苗? 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指出,接种适用对象是18周岁及以上人群。那么未满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呢?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 安志杰: 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研究还没有做完,现在正在做临床研究。(临床试验)没有针对一般人群,因为在实验条件下,是非常严格标准的,要去做入组、去做控制、去做检测。数据完善之后,可能会有关部门把接种人群的适应症把它进一步扩大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08
说到体检,可能大多数人最怕的就是抽血了。毕竟疼啊! 不仅是针头刺入皮肤带来的疼痛,还有看着自身宝贵的血液被一管管抽走时的心疼。 当然,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怕做B超,懂得都懂,在做B超肚皮被陌上凉凉的、粘粘的液体会让人感觉到非常不适,特别是冬天。 很多人可能就会好奇,那东西到底是啥玩意儿,有啥作用呢? 今天小泌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让人感到特别不适的液体。 这种粘粘的液体,其实是一种医用耦合剂,属于新一代的高分子凝胶所构成的医用产品,它的主要成分就是丙二醇、甘油和聚乙二醇类。这种物质无色、无毒、也没有任何的副作用。 很多不了解的人(包括小泌)都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做B超时给我们人体器官造成危害,其实B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08
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,将每年的4月11日确定为"世界帕金森病日",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--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·帕金森博士的生日。那什么是帕金森病呢? 帕金森病,又名震颤麻痹,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、运动迟缓、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,同时可伴有抑郁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。帕金森病对老年人的危害,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,已成中老年人“第三杀手”,据统计,全球有大约450万帕金森病患者,其中有220万的帕金森患者在中国。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.7%,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,男性稍高于女性。
新闻分类:健康科普 发布时间:2021-04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