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健康科普 > 温暖过秋冬,从预防呼吸道疾病开始
温暖过秋冬,从预防呼吸道疾病开始
31
2025-10
11:45
作者:四川泌尿外科医院【官方】 来源:admin

秋冬季节,气温逐渐走低,冷热交替频繁,空气也愈发干燥。这样的气候条件不仅让人感到不适,更为多种疾病的发生创造了“温床”。人体在寒冷刺激下,免疫力容易下降,若保暖不足或御寒措施不到位,不仅可能诱发新的健康问题,还可能使原有的慢性疾病加重或复发。尤其对于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来说,更需格外警惕,加强防护。


在众多秋冬高发疾病中,流感和普通感冒是最为常见的两类呼吸道感染。虽然二者都由病毒引起,起病急、普遍易感,且症状有部分重叠,但它们在病因、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上存在明显差异。


普通感冒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伤风”,通常由鼻病毒、冠状病毒等引起,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,如打喷嚏、鼻塞、流清水样鼻涕,随后可能伴有咳嗽、咽干、咽痒或鼻后滴漏感。两三天后,鼻涕往往变稠,部分人还会出现咽痛、头痛、流泪、味觉迟钝、声音嘶哑,甚至因咽鼓管阻塞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。少数情况下会有轻度发热、畏寒或全身不适,但总体症状较轻,病程一般持续5到7天,多数可自愈。若出现并发症如肺炎,则恢复时间可能延长。


相比之下,流行性感冒(简称“流感”)则来势更猛、危害更大。它由流感病毒引发,是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的典型特点是起病急骤、全身症状突出:患者常突然高热(可达39℃以上),伴随明显的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极度乏力、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,而咳嗽、咽痛、鼻塞等呼吸道局部表现反而相对较轻。由于流感病毒变异频繁,人群普遍缺乏持久免疫力,因此即使曾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,仍有可能再次中招。尤其在秋冬季节,气温下降、昼夜温差加大,不仅有利于病毒在环境中存活和传播,也削弱了人体的防御能力,使得流感更容易暴发流行。


 


虽然大多数感冒和流感患者预后良好,但由于其高发病率和传染性,仍可能对个人生活、工作乃至公共健康造成不小影响。对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或体质虚弱者而言,流感绝非“小病”——它极易引发肺炎、心肌炎、脑炎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导致死亡,相关病死率远高于普通感冒。


因此,在秋冬季节,主动防护尤为重要。除了注意适时添衣保暖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与适度湿润外,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如勤洗手、避免用手揉眼摸鼻、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等。对于重点人群,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同时,保持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,有助于提升整体免疫力,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。


通过科学认知与日常防护,我们完全可以在寒冷季节中安然度过,远离疾病困扰,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