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健康科普 > 幽门螺杆菌感染,你了解多少? | 2025年民建健康公益大讲堂第2讲
幽门螺杆菌感染,你了解多少? | 2025年民建健康公益大讲堂第2讲
24
2025-01
15:48
作者:四川泌尿外科医院【官方】 来源:admin

在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会经常感到胃部不适?这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作祟。今天,四川泌尿外科医院普内科医生李秋霞将带大家深入了解幽门螺杆菌。

 

幽门螺杆菌是何方“菌”物?

 

幽门螺杆菌(Helicobacter pylori,简称H. pylori)是一种螺旋形、微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。它偏爱胃窦部,是胃内唯一能长期存活的微生物。

 

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。口口传播最为常见,如共用餐具、水杯,情侣间的接吻等都可能导致感染。粪口传播也不容忽视,消化道反流、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等情况,都有可能让幽门螺杆菌趁虚而入。此外,还有母婴传播,母亲通过哺乳或口口喂养的方式,也可能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婴儿。

 

感染后身体会有哪些“警报”?

 

感染幽门螺杆菌后,身体会发出多种“警报”。首先是上腹部的各种不适,如疼痛、胃胀、胃酸过多等,让人感觉胃部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。消化系统也会出现一系列症状,食欲不振,看到美食也提不起兴趣;恶心、呕吐时不时来袭,吃进去的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被吐了出来;腹泻与便秘也可能交替出现,肠道功能紊乱。全身症状也不容小觑,体重会在不知不觉中下降,身体变得乏力,有时还会伴有发热,整个人无精打采。甚至口腔也会受到影响,出现异味,还可能流口水、有喉咙异物感,让人在社交场合中尴尬不已。

 

幽门螺杆菌的“危害版图”

 

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危害涉及多个系统。在消化系统,它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,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反应,使胃黏膜遭受损伤。它还是消化性溃疡的“幕后黑手”,导致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,让患者饱受腹痛、反酸、烧心等症状的折磨。更为严重的是,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,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
 

除了消化系统,幽门螺杆菌还会波及其他系统。在心血管系统方面,它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,进而可能导致冠心病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。在免疫系统方面,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,导致免疫失调,让人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。此外,幽门螺杆菌还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,感染后常常会引起胃部不适、腹胀等症状。它与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存在关联,如脂肪肝、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,可能也有幽门螺杆菌在“推波助澜”。

 

如何对抗幽门螺杆菌?

 

一旦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。目前,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,通常为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。以四联疗法为例,就是质子泵抑制剂(如奥美拉唑、泮托拉唑等)+铋剂(如枸橼酸铋钾、胶体果胶铋)+两种抗生素(如阿莫西林、甲硝唑、呋喃唑酮等)联合使用,一般需要连续服用10-14天。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消化性溃疡引发大出血、穿孔,或发展为胃癌的患者,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

 

在预防方面,我们要从生活细节入手。饮食上,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食用生食和未煮熟的食品,像路边摊的食物、生水等都要尽量远离。减少外出就餐和聚餐的次数,实在要外出就餐,也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。口腔卫生同样重要,养成饭后漱口、早晚刷牙的习惯,定期更换牙刷,还可以使用漱口水,不给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“安家”的机会。实行分餐制,使用公筷、公勺,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有效方法。此外,定期进行体检,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检测,能够及时发现感染情况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
 

治疗与预防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。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嘱,按时按量服药,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产生耐药性,影响治疗效果,所以要合理使用抗生素。治疗结束后,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,确保幽门螺杆菌已被彻底根除。在日常生活中,还要通过合理饮食、适量运动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,增强身体对幽门螺杆菌的抵抗力。

 

了解幽门螺杆菌,从现在做起,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!